0871-64197000
当前位置:首页 - 本地问答
游客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介绍

举报 2022/3/2 19:46:43    来自:昆明
我来回答
昆明理工大学是全国最早设立环境工程系的院校之一,2000年学校被教育部列入JSPS-MOE中国环境核心大学,2003年被批准为“云南省环境科学与工程高新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现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副主任委员单位,具有环境污染治理工程设计、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监测等资质,现设有固体废物资源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环境保护工业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技术中心、云南省工业废气净化及碳一化工研发中心、云南省高校环境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景明南路727号

综合办公室:0871-65920508

环境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0871-65920492
较佳答案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前身为1958年建立的昆明工学院化学工程系(简称“化工系”)。1978年冶金部决定并经原国家教委同意,无机物工学专业改办为环境监测与环境治理专业,学校将化工系更名为环境工程系。1990年更名为环境工程及化学工程系,1999年更名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02年在国内率先开设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院设有环境工程系、环境科学系和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系。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40年,给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和挑战。至今学院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等层次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能源与环保领域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生态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建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和两个院士工作站;环境工程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为云南省一类重点学科和A类高峰学科,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名列B+,位居全国10-20%;2019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环境科学与工程排第26名,前13%。

学院现有教职工88人,其中专任教师75人,正高职27人,副高职26人,讲师26人,博士学位获得者66人。现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各1人,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2人、云南省百名海外高层次人才4人,云南省“兴滇人才奖”、云南省敬业奉献模范、云南省产业领军人才各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2人,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人才9人,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0人;拥有云南省高等学校名师工作室1个。

六十年来,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已培养和输送各级各类人才9000余人。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7项;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000余项,出版论著50余部,发表SCI/EI收录论文500余篇,专利授权1000余项;近五年科研经费规模达2.14亿元。

学院拥有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国家工程中心、冶金及化工行业废气资源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西部典型行业环境污染控制协同创新中心、云南省土壤固碳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工业废气净化及资源化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环境保护工业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技术(昆明)中心、云南省高校环境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环境土壤科学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水污染控制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高校恶臭挥发性有机物控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学院目前总建筑面积18000余m2,拥有国内领先的环境风洞等科研设施,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总值超过4000万元。拥有昆明理工大学土壤环境与生态安全、昆明理工大学工业废气净化及资源化利用、昆明理工大学水环境新型污染物防治等省级创新团队3个,云南省高校工业污染场地修复科技创新团队1个,校级创新团队6个。

学院被列为云南省环境科学与工程高新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环境工程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云南省区域特色高水平大学品牌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资源环境科学)专业为云南省一流本科专业、云南省重点建设专业、云南省特色专业,入选云南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已建成“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环境毒理学”为云南省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有环境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废物资源化及综合利用教学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师团队”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环境土壤与生态安全创新团队”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工人先锋号”,入选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模范职工小家”和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学院与众多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涵盖本科生、研究生、教师等群体,涉及联合培养、科研项目合作、学术交流等多个层次的稳定友好合作关系。

学院秉承“环泽天下,学达四境”的院训,抢抓历史机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术立院为宗旨,以科教兴院为目标,以人才强院为战略,朝着建设一流学科、一流本科、培养一流人才的奋斗目标稳步前进。
游客
点赞02022年3月2日
2 个回答
发布回答
点击更换图片
看不清?换一张
游客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播报 编辑 讨论1 上传视频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是昆明理工大学二级学院之一,学院被列为云南省环境科学与工程高新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前身为1958年建立的昆明工学院化学工程系。1978年冶金部决定并经原国家教委同意,无机物工学专业改办为环境监测与环境治理专业,学校将化工系更名为环境工程系。1990年更名为环境工程及化学工程系,1999年更名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根据2020年5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总建筑面积18000余平方米,设有3个教学系,开设4个本科专业,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专业硕士学位点1个,教职工88人,其中专任教师75人,正高职27人。 [1]
中文名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外文名KMUST Facult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创办时间1958年学校特色二级学院主管部门昆明理工大学现任领导党委书记:潘学军、院长:潘波本科专业4个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硕士点专业学位授权领域1个博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院系设置环境工程系、环境科学系和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系院 训环泽天下,学达四境地 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景明南路727号主要奖项全国环境教育先进集体
目录
1 历史沿革
2 办学条件
? 院系设置
? 师资力量
? 教学建设
? 学科建设
3 学术研究
? 科研平台
? 科研成果
4 合作交流
5 文化传统
? 院训
? 院徽
6 学院领导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历史沿革编辑 播报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前身为昆明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与化学工程系。
1958年下半年,昆明工学院先后增设钢铁冶金专业和化学工程系,成为云南省高校第一个化学工程系。
1960年,化工系增设了人造石油、合成橡胶、工程化学(放射化学)三个专业。
1961年9月按照云南省委决定,化工系迁至蒙自原滇南大学原址,建立昆明工学院滇南分院,保留五个专业。
1963年8月,昆明工学院滇南分院撤销,化工系由蒙自迁回昆明工学院,根据需要,专业设置调整为基本有机合成和无机物工学两个专业。
1974年,云南工学院成立。昆明工学院抽调机械系、化工系老师支援云南工学院建设;昆明工学院成立自控系,化工系化工仪表教师调整到自控系。
1978年,冶金工业部决定在原昆明工学院设立环境工程系,下设环境工程、环境监测两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分配,成为中国设立最早的环境工程系之一。
1982年,环境工程专业被国家批准为全国首批环境工程专业工学硕士授予点之一。
1990年,环境工程系更名为环境工程及化学工程系,简称“环化系”。
1986年,被国家环保局批准为甲级环境影响评价持证单位。
1995年,被国家教委、国家环保局授予“全国环境教育先进集体”。
1999年,原昆明理工大学与云南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昆明理工大学,环境工程和化学工程系撤系建院,更名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0年,环境工程专业被国家批准为环境工程博士授予点。 [1]
2002年,新设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系。 [2]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办学条件编辑 播报
院系设置
根据2020年5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设有环境工程系、环境科学系和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系,开设4个本科专业。 [1]
系别
专业
修业年限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环境工程
3-7年
环境科学系
环境科学
3-7年
资源环境科学
4年
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系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4年 [3]
师资力量
根据2020年5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有教职工88人,其中专任教师75人,正高职27人,副高职26人,讲师26人,博士学位获得者66人。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各1人,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2人,云南省“兴滇人才奖”、云南省敬业奉献模范、云南省产业领军人才各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2人,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人才9人,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0人;有云南省高等学校名师工作室1个。 [1]
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宁平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宁平
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宁平
国家教学名师:宁平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潘波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潘波 [4]
国家级教学团队:废物资源化及综合利用教学团队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师团队 [1]
教学建设
根据2020年5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1个,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个,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云南省一流本科专业2个,云南省重点建设专业1个,云南省特色专业1个,云南省区域特色高水平大学品牌专业1个,云南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云南省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 [1]
学院被列为云南省环境科学与工程高新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 [1]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环境工程
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环境工程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环境工程
国家精品课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环境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
云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资源环境科学)、环境设计
云南省重点建设专业: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资源环境科学)
云南省特色专业: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资源环境科学)
云南省区域特色高水平大学品牌专业:环境工程
云南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
云南省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环境毒理学 [1]
教学成果<br>
时间
项目名称
获奖类别
2009
创建及规范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探索与实践
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3
国际工程师互认背景下建筑环境资源类专业工程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云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4
资源型行业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7
生态文明背景下环境类专业的建设与实践
云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5]
学科建设
根据2020年5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专业硕士学位点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云南省一类重点学科1个云南省A类高峰学科1个,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名列B+,位居全国10-20%。 [1]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环境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点:环境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点: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
专业硕士学位点:能源与环保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环境工程
云南省一类重点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
云南省A类高峰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 [1]
学术研究编辑 播报
科研平台
根据2020年5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国家工程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云南省重点实验室1个,云南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云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创新团队3个,云南省高校工业污染场地修复科技创新团队1个,校级创新团队6个。 [1]
国家工程中心: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国家工程中心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冶金及化工行业废气资源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云南省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土壤固碳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云南省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工业废气净化及资源化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环境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环境土壤科学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恶臭挥发性有机物控制重点实验室
云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高校水污染控制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
云南省级创新团队:土壤环境与生态安全、工业废气净化及资源化利用、水环境新型污染物防治 [1]
科研成果
综述
根据2020年5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7项;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000余项,出版论著50余部,发表SCI/EI收录论文500余篇,专利授权1000余项;近五年科研经费规模达2.14亿元。 [1]
项目承担
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3张)
2015-2019年,学院承担各类项目496项,科研规模22,787.98万元,到款总额14,270.42万元,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01项,总经费10789.32万元,项目到款7899.64万元;省部级项目69项,总经费6269.36万元,项目到款2163.36万元。 [6]
论文发表
2015-2019年,学院共发表论文829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53篇,EI收录论文86篇。学院共授权国家专利247项,其中发明专利152项,实用新型专利95项。 [7]
合作交流编辑 播报
2000年,学校被教育部列入JSPS-MOE中国环境核心大学,2007年9月,承办了中日核心大学项目交流第13、14届年会。2000年开始,与德国特里尔应用科技大学互派留学生,2005年10-11月宁平带领15名优秀本科生到德国访问;2007年10月马丽萍、2008年11月宁平和张德华分别带领二十余名本科生到德国交流访问,2009年德国16名本科生到学院交流访问。 [8]
文化传统编辑 播报
院训
环泽天下,学达四境
环天下:具有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泽天下:以惠泽天下为学习目标,学以致用,经国济世。
“四境”:人生追求的四种境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意为志存高远,把个人抱负追求与家国情怀相融合。水、气、土壤、生物四个关键环境要素。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四方面学科基础。四方疆界,意为学习、研究放眼全国、全域,有全局观、大格局。产、学、研、创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蕴意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关注水、气、土壤、生物等重要环境问题,采 取“产、学、研、创”四位一 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志存高远,有家国情怀,能学以致用、经国济世的优秀人才。 [9]
院徽
院徽
院徽
院徽(LOGO)以象征环境和生命的绿色为主色调,内部抽象主体形似地球,也形似一幅天地画卷,天地和谐,中间为水、气,寓意了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泽天下”的使命。
内部主体下半部形似翻飞的浪花,代表了昆明理工大学环境人积极活跃,开放创新的学习心态和工作作风;下半部又形似层叠的绿水青山,代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护绿水青山,谋生态发展”的美好愿景;上半部形似一片树叶,象征着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关注生命、自然和人类,“学达四境”的宏大胸怀。
整体形态似翻腾海浪之上的扬帆远航之舟,表达了环境人不懈奋斗、力争上游的精神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9]
学院领导编辑 播报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潘学军
院长:潘波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聂蕊
副院长:田森林、曾和平 [10]
历任领导
时间
党委书记(党总支书记)
院长(系主任)
1958~1976
程瑞学,林昆,朱泉,王桂敖,闫嘉湖
于仪
1977-1978
闫嘉湖
于仪
1979-1980
闫嘉湖
李树林
1981~1984.3
江梅华
刘邦瑞
1984.4~1985.3

王家驹
1985.4~1986.8
石韵敏
王家驹
1986.9~1987.6

石韵敏
1987.7~1996.8
石韵敏
黄若华
1996.9~1998.2
唐俊
黄若华
1998.3~2000.8
龚增俊
宁平
2000.9~2003.8
龚增俊
宁平
2003.9~2004.8
龚增俊
宁平
2004.9~2006.8
龚增俊
宁平
2006.9~2009.8
龚增俊
宁平
2009.9~2012.8
龚增俊
宁平
2012.9~2013.8
龚增俊
潘波
2013.9~2017.8
宁平
潘波 [11]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词条图片
词条图片(3)
昆明理工大学环...
昆明理工大学环...(1)
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3)
参考资料
1.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引用日期2020-05-16]
2. 大事年表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引用日期2020-05-16]
3. 本科生教育 -> 专业设置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引用日期2020-05-16]
4. 师资队伍 -> 博士生导师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引用日期2020-05-16]
5. 教育教学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引用日期2020-05-16]
6. 科研成果 -> 科研项目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引用日期2020-05-16]
7. 科研成果 -> 发表论文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引用日期2020-05-16]
8. 对外交流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引用日期2020-05-16]
9. 学院概况 -> 院徽院训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引用日期2020-05-16]
10. 学院概况 -> 学院领导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引用日期2020-05-16]
点赞02022年3月2日
游客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本科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含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两个专业)

  大类招生,学生入学一年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专业选择,毕业后授予相应专业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环境工程专业

  专业特色: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省级重点建设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国际化需要,有良好职业道德、团队合作及学习进取意识,具备现代环境工程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水、气、固体废物和物理性污染等污染防治实践能力,能进行环境工程设计与运行管理、环境质量监测、影响评价,能在政府、环保、经济管理部门、环境设计、规划、咨询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相应工作的环境工程学科综合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物理性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原理。

  就业前景:毕业生可在政府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机构、大专学校等从事科研、教学及管理工作。本专业近三年就业率达95%以上。

  环境科学专业

  专业特色:环境科学学科目前设有环境科学、环境生态学、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资源环境规划与管理等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云南省重点建设学科。特色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环境土壤科学”、“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污染控制化学”和“环境规划与管理”。

  培养目标: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环境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环境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掌握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以及进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技能。毕业生应具有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的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和扎实的专业素质。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具有扎实的数理化基础、较强的环境规划及一定的环境工程能力;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信息获取、处理和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较强的环境规划、一定的环境工程的能力。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环境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能力及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的初步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应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能力、专业领域内综合实验能力、一定的环境工程实践能力以及环境管理能力。

  主干课程:环境微生物学、普通生态学、环境化学、环境工程原理、环境规划与管理(双语)、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环境毒理学(双语)。

  就业前景:毕业生可在环境、资源、生态等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科研机构、设计部门、高等院校等从事环境监测、环境污染预防与控制、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咨询、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执法、环境审计、环境教育、环境保护科研与环保技术开发等工作。本专业近三年就业率达95%以上。
点赞02022年3月2日
0871-64197000
  • Q Q: 188505114
  • 微信: y88069888
  • 客服微信二维码
  •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云南信息网”昆明后羿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ICP备:滇ICP备08101851号  |  技术支持:云南分类信息系统(v2024.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2-20100052  |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441号  |  地址:昆明市五华区新闻路230号4幢303
网页内的所有信息均为用户自由发布,交易时请注意识别信息的虚假,交易风险自负!网站内容如有侵犯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举报信息、删除信息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