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71-64197000
当前位置:云南信息网  -  本地文章  -  行业资讯

水稻新品种新技术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2025/7/4 10:48:32 来源:云南日报 评论:0

近日,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创制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云南种子种业联合实验室联合举办的水稻优异品种与技术现场展示观摩会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召开。

本次观摩会共展示项目组及省内外企业的60个品种,有“云资粳25号”“云资粳7号”“云资粳12号”等粳型香软米品种,“云资籼17号”“云资鉴—籼29号”“云资鉴—籼34号”等含野生稻血缘的籼型香软米品种,“云资鉴—硬30”“云资鉴—硬31”等米线加工稻等特殊专用型品种,“宜优683”“禾两优臻占”“绿两优808”等优质高产杂交稻品种,这些优异品种为稻作产业提供了优质新种源。其中,云南省农科院生物所选育的“云资粳25号”粳型香软米平均亩产706.97千克,机械化侧深施肥百亩方627.27千克/亩;“云资粳7号”直链淀粉含量6.8%,胶稠度90毫米,碱消值7.0级;“云资籼17号”是利用野生稻、采用基因芯片定量改良技术选育出的优质籼型品种,含有高产、氮高效吸收、抗稻瘟病、白叶枯病、广适性及香味等多个优异基因。示范的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包含工厂化育秧、机插秧侧深施肥、无人机追肥及病虫草害统防统治、机收机烘、机加工包装,实现从种子到餐桌全程机械化。其核心是机插秧侧深施肥,即在水稻机械插秧的同时按照一定深度将基肥一次性准确、定量地施于秧苗一侧土壤中,可较大程度提高前期的肥料利用率,利于水稻早发和构建理想群体,从而提高产量。减少了人工施基肥的环节,且每亩减施复合肥5千克,并实现平均每亩增产30千克,节本增效效果突出。2023年以来在西双版纳州已累计推广6万亩以上。(记者:陈云芬)

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此条信息!
0871-64197000
  • Q Q: 188505114
  • 微信: y88069888
  • 客服微信二维码
  •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5 “云南信息网”版权所有  |  ICP证:滇ICP备08101851号  |  技术支持:云南分类信息网(v2025.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2-20100052  |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441号  |  地址:昆明市五华区新闻路230号4幢303
网页内的所有信息均为用户自由发布,交易时请注意识别信息的虚假,交易风险自负!网站内容如有侵犯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举报信息、删除信息联系客服